这个夏天,香江的艺术氛围格外热烈,这与首届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的“处女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11年7月,MCH集团宣布收购香港国际艺术展亚洲艺术博览会有限公司60%的股份,并拥有在2014年收购该公司剩下40%股份期权的优先权。这一重大新闻,标志着香港艺术博览会正式进入“巴塞尔”模式。而今年5月22日拉开帷幕的首届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完成了瑞士展会公司在瑞士、迈阿密和香港的三足鼎立式布局,实现了他们在欧洲、美洲、亚洲这三大洲战略资源、品牌资源的整合。香港的加入使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实现了在全球艺术版图上的“连锁经营”,这种全球化拓展的模式不会仅是个案,“连锁经营”模式将是未来艺术博览会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
首届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的举办场地依旧选择了香港会展中心,但“城头变换了大王旗”。无论是展场各个功能区的设计,还是整个博览会的VI系统,都一改香港艺术博览会区域性的特质,给人以国际化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Art Basel的品牌LOGO被展示在一进展馆的第一面白色背景墙上,白底黑字显得格外醒目。而Hong Kong的后缀只出现在时间标示牌上,并被放在Art Basel下方,这与往年只标注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t Fair的博览会LOGO完全不同,这样的细节在博览会上还有很多,无一不再强调香港艺术博览会的“巴塞尔”时代已经到来。
博览会的亚洲策略
除LOGO外,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的策展策略也与之前的香港艺术博览会不同,“亚洲牌”是本届博览会的主打牌。
从画廊数量上来看,首届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245家画廊,其中有50%是来自于亚洲的画廊。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艺门画廊、Aye画廊、星空间、大未来林舍画廊、大未来耿、站台中国、现在画廊、空白空间,香格纳画廊、佩斯画廊、唐人当代艺术空间、常青画廊、博尔励画廊、麦勒画廊、艺术门画廊、沪申画廊、长征空间、索卡画廊等画廊悉数参展。如果再加上香港本地的对比窗、汉雅轩等画廊,这样庞大的参展规模是此前几届香港艺术博览会从来没有过的景象。
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
这次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共分为四大部分:画廊展区(Galleries)、亚洲视野(insights)、艺术探新(Discoveries)和艺聚空间(Encounters)。其中艺聚空间展出的17件大型装置是由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策展人长谷川佑子一手策划的,而在她选择的这17件入选作品中,多数出自中国艺术家。
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
除了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画廊也不少。不难看出,博览会组织方打出“亚洲牌”不仅成功展现出自己的亲和力,还能通过增加亚洲各国的画廊参展数量来了解亚洲艺术市场。客观地讲,目前在亚洲,能将世界各地主要的画廊汇总到一起的展会和机会并不多,而此次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展会公司正是看中了这样的机会,看到了亚洲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版图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选择了地理位置极佳的香港。可以说,他们已经瞄准了亚洲艺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