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
名家珍藏入藏上博
近日,上海博物馆斥巨资收购的一件传世青铜重器与公众见面。上博素以青铜器收藏和研究名重海内,这件国宝重返故土,为上博的古代青铜器陈列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亮点。
这件曾经被坂本五郎旧藏的方卣被业界认为是“骨灰级”的珍品。曾供职上海博物馆二十年的青铜器鉴定专家季崇建表示,这件青铜器的器身伟硕、文饰甚精。坂本五郎所藏青铜器颇丰,仅在奈良博物馆青铜器专馆所见五百件数器具皆其所赠。而据上海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这件青铜器曾经清末金石名家吴大澂收藏著录,在《愙斋集古图》下卷中,著录有这件青铜器的全形及铭文拓片,当时题为“祖乙方卣”,足见这件青铜器的重要性。
上海是一个出土文物稀见的区域。因此,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与其它博物馆多为出土器不同,更多的是传世器,并见于历代著录,其中一部分为来 自海内外收藏家捐赠,另外有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冶炼厂废铜中抢救而得,以及从海外以重金购得的流失国宝等。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博物馆这次掷重金的收藏方式,也值得有志于进行青铜器收藏的有关藏家参考。
市场行情螺旋向上
青铜器拍卖市场自新世纪开始风生水起,2001年“皿天全方罍”器身拍出924.6万美元以后,将青铜器名品的交易价格抬到了百万美元级别。此后青铜器价格大涨,中档水平成交价稳定在几十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名家珍藏纷纷进入到拍卖市场上。2002年,纽约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中国高古青铜器及鎏金铜器”、卢芹斋旧藏的商代兽面纹铜鼎出现在巴黎。随后几年,青铜器拍卖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2006年,内地拍卖市场接过行情的“接力棒”。一只失散已久的西周青铜重器“周宜壶”拍出了2640万元的天价,重新将青铜器的真正价值展示给世人。此壶早年为一对清宫旧藏,其中一件失盖的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辗转递藏民间。此次拍卖的“周宜壶”与台北故宫所藏器型、铭文均同。
而令市场最为感到振奋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斥资4800万元自香港购回的子龙鼎。受此影响,在2007年纽约苏富比隆重推出了纽约水牛城Albright-Knox艺术博物馆旧藏品专拍中,商代晚期青铜带盖方斝以810.4万美元的高价成交。2009年3月18日,纽约佳士得春拍48组赛克勒旧藏高古铜器全部拍出。
2010年,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专拍,总成交价达到了2075.1万美元,是近十年中国青铜器成交额、成交率最高的 一场专场拍卖。而在今年的9月17日,纽约苏富比将举行“朱利思·艾伯哈特瑰丽青铜礼器”专场拍卖会。纽约苏富比中国艺术品负责人王涛博士表示:“虽然我 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研究古青铜器,但具有如此显赫传承的高品质青铜藏品可以说在我这20多年里还是第一次遇到。
投资青铜器有风险
即使是一般的藏家,都知道青铜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是在艺术品市场的表现却与书画、瓷器和玉器行情不能同日而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青铜器投资风险要远远大于其他收藏门类。
在数千年遗留的传世品和出土青铜器中,有些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结构的缺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特别是青铜器存在有害锈等可发展病害,因此在拍卖市场上的很多青铜器都是经过修复的,而这些修复有时候就会对于青铜器造成更大的损害。
目前出现在流通市场上的一些青铜器都是经过修补的。就拿上海博物馆近期修复的一件交龙纹鉴来说,其由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十几年前从香港文物市场觅得,当时就是进行过修补的,上博不得不从新采用合乎青铜器保护的工艺重新修正,这无疑是一般藏家所不能办到的。同时,一些不法商家在修复青铜器的时候,往往还会往上面增加铭文,以提高其身价。因此在青铜器的收藏和投资中,关注名家旧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目前有关的拍卖规定中,特别提到了像青铜器这类的高古艺术品,为了防止拍卖行情引发盗墓行为,在内地拍卖市场上的青铜器,一般是1949年就已经出境且 有明确记载的,而在这两年的拍卖市场上,国家文物局曾经撤拍过一些青铜器以及铜镜,这类系统风险也是值得注意的。
对于藏家来说,有一些青铜器的著录书籍还是应该关注,像成书于乾隆年间的金石名著《西清古鉴》,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孙诒让《古籀拾 遗》、刘承乾 《希古楼金石萃编》、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以及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以及《金文总集》、《商周金文集成》等,以及像海外文物机构出 版的刊物,这些都可以成为投资青铜器的“圣经”。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