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无极的名字一起出现的总是那几个人,林风眠、潘天寿、关良⋯⋯你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很多共性,中西交融的时代造就了他们这一批人。在2010年的胡润艺术榜上,89岁的赵无极位列第一,被称为“目前最有价值的华人画家”。据当时的统计,2009年赵无极的作品公开拍卖总成交额达人民币2.4亿元。如今看2.4个亿实在不算是骇人,这两年近现代书画单幅作品上亿屡屡出现。但从数据分析来看,赵无极的市场呈现出的是一种大师式的稳健上升。
根据已统计的数据,赵无极目前拍价最高的作品是香港苏富比所拍的一副1968年的作品(lot.0781),成交价为5656.36万元,成交日期为去年的10月。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他的老师林风眠,林风眠拍价最高的作品是香港佳士得在去年的5月拍出的《秋山深居》(镜框,lot.2767),成交价为1930.12万元。这并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学术成就,可见的是赵无极的市场依旧是受到了西方舆论的影响,西方人对赵无极的推崇无疑对他的市场起到了提升的作用。从香港佳士得国内的拍卖状况来看,没有哪个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在中国有如此待遇。抽象作品在中国藏家中的认知度可谓很低,但是赵无极在中国藏家中的认知度却很高。赵无极的旅法经历对他的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时也波及了他的作品价格。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据说他们家族谱可上溯至宋朝的皇族。赵无极是家中7个孩子里的长子。据说,每年祭奠先祖冥诞之日,赵家便摆上传家之宝—赵孟和米芾的两幅画。也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赵无极尤其推崇米芾,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是用另一种眼光观察的画家,是大书法家。” 赵无极的父亲是业余画家,据说还曾在巴拿马国际画展中获奖。在这种坏境下,赵无极14岁就进入了林风眠任校长的杭州艺专,师从潘天寿和吴大羽。从素描石膏像、模特儿到画油画,从国画临摹到学习西洋艺术等课程,赵无极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那是1935年。1941年,赵无极在重庆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1942年又与林风眠、关良、丁衍庸、李仲生、倪贻德在重庆举办联展。1947年再次在上海举办个展。
1948年,这一年对于赵无极应该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林风眠的鼓励和父亲的资助之下前往法国深造。在法国,赵无极很快成为皮埃尔画廊的签约画家。他流连于巴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画廊,不拘传统、现代,他什么都看。瑞士抽象派大师保罗·克利那些色彩间杂着线条与符号的画作给了赵无极启示,他从此跃入抽象的世界。
赵无极1949年5月即在克滋画廊举办首次个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法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赵无极早期酷爱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等古典绘画风格,深受毕加索、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但自1954年起,他的创作风格转入抽象,作品中不惜使用类似甲骨文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用虚无空间和变幻色彩表达东方神韵。后来,他的创作表现手法更加自如无矩,笔触自由,大片颜色随灵感而动。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认识,将他的绘画带到另一个阶段。之后,他的画以色彩和空间分配,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无限世界。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