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器的亿元时代
  导读: “十件官瓷器,一件珐琅彩”,这是把玩瓷器的人们用来形容珐琅彩珍罕的老话儿,也足以看出珐琅彩在收藏史上的重要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拍卖会上的珐琅彩藏品都是收藏爱好者瞩目的焦点,在无数拍场中独占鳌头。

  珐琅彩瓷器是瓷器中的极品,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又被誉为瓷器中的“贵族”。由于珐琅彩瓷存世稀少,近几年拍卖价格不断飙升。

  截至2010年,中国大陆拍卖市场上曾出现过的价格超过百万人民的清代珐琅彩瓷器有39件。其中,属乾隆制品数量最大,共17件,康熙制品10件,雍正制品11件。在成交价排名前十中,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占6件,这6件中又有2件成交价过亿。

珐琅彩瓷器的亿元时代

清乾隆 御制宝石蓝地洋彩莲花如意万代尊(2011年 北京保利7015万人民币成交)

  乾隆珐琅彩瓷居拍场首位

  康雍乾时期,在三朝皇帝直接过问和重视下,由督窑官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等几位督窑官直接管理,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巅峰。康熙中期珐琅彩料在瓷器上的使用,为清代珐琅彩瓷的制作奠定了基础。此后,雍乾两朝将珐琅彩瓷的制作推向了顶峰。珐琅彩瓷由当时景德镇的御窑厂烧制素瓷胎,然后送进清宫造办处,再绘画纹饰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其数量受严格的限制,传世精品多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大型博物馆收藏的数量较少,民间收藏更是稀罕。也正是因此,珐琅彩瓷一直是瓷器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瓷中珍品。

  康熙珐琅彩瓷多数为色地彩瓷,少见白地彩瓷,常见花卉纹饰,民国时期仿制品曾一度盛行。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法国藏家旧藏的一只“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纹萱寿延龄”图碗,以897.68万港币成交,是当时拍场上最贵的康熙珐琅彩瓷。

  雍正时烧制珐琅彩瓷的工艺较康熙时更进一步,彩料品种增多,清宫造办处开始烧炼珐琅料,清档记载中新出现的彩料有9种之多。这一时期,珐琅彩瓷多绘在素白器上,少色地彩瓷,纹饰仍以花卉为主,山水、人物较少,此时流行在瓷器上题写诗文,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3252.41万港币成交的“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就是雍正珐琅彩瓷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乾隆一朝早期的珐琅彩瓷制作精美,与雍正时期制品难分高下,但后期制品略粗,晚期造办处基本停烧。当时宫廷内的“启祥宫”、“如意馆”以及颐和园、怡亲王府都烧制珐琅彩瓷。与雍正时的典雅隽秀相比,乾隆珐琅彩瓷富丽华美,纹饰丰富,流行色地开光风格,动物、山水、人物纹饰较前两朝数量大增。

  珐琅彩瓷的拍卖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地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珐琅彩瓷的拍卖成交价格也迅速上升,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     2     3     4    下页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珐琅彩、瓷器、拍卖,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高出估价三倍 真力时CP-2 Cairelli腕表拍卖创纪录
  • 爱彼古董珍品时计2015屡创拍卖记录
  • 拍卖回款:金钱与权力杠杆下的风控游戏
  • 带你了解拍卖背后的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