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闲章屡拍天价

  本世纪皇帝印玺始现于拍场

  进入本世纪以来,皇帝用过的印玺始现于拍场,2001年后,皇帝印玺在国内国际拍卖市场中频有出现,且均有不俗的拍卖成绩。价格由数百万元涨至数千万元, 甚而飙升过亿,个中原因,除了材质上乘、雕工一流、存世稀少,且是神权王权的象征等诸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古代,玺还有吉祥的寓意。

清朝皇帝闲章屡拍天价

“九洲清晏之宝”玉玺

  传说王莽在建立新王朝时,首先做的就是向他的姑母孝平皇后索要象征权力的汉传国玺,他相信谁得到前代皇帝的玺印,谁就能得天下。三国时代,豫州 刺史孙坚讨伐董卓,在洛阳“甄官井”中找到汉传国玺,玺上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军阀袁术听说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就扣留孙坚夫人,孙坚只得以玺赎 之,国玺到了袁术手中。当时汉献帝征召东海郡相徐璆入许昌,徐璆半途为袁术劫持,软禁在军中,及袁术败,徐璆得其玺,到许昌献给皇帝。司徒赵温问他:“君 遭大难,还能扣存此物吗?”徐璆回答说:“苏武当年被困于匈奴而不失节,更何况此方寸之玺印呢?”

  然而,历代皇帝所用的御玺大都下落不明。秦始皇刻制的“皇帝之玺”、“皇帝信玺”、“皇帝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天子行玺”等 六方玉玺的去向比较明确,直到南北朝时在南朝相传,侯景之乱时传到北方,后又传到隋唐,被武则天改刻为宝,并增刻“传国宝”和“镇国宝”,形成“八宝”制 度。唐朝八宝在五代十国时不知去向。宋朝皇帝根据唐朝的八宝制度自刻了一套八宝,北宋亡,八宝为金朝缴获,南宋又刻制一套。元朝灭金、南宋御宝不知去向。 元朝亡,史载明朝尽获元朝御玺,却不知后来是怎样处理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曾刻制17枚御玺御宝,建文帝增刻一枚,永乐皇帝再增刻7枚,共25宝。明 亡,御宝入清。清帝入关前就以满文刻制御宝,乾隆继位时,宫中有御玺御宝35枚。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确定清朝御宝25枚,藏于交泰殿,并编写 《交泰殿宝谱》,另外10枚藏于盛京故宫。乾隆十三年,命改刻诸宝,为左满篆右汉篆,其中“皇帝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之宝”、“大清受命 之宝”未改。这些御玺御宝有的藏于北京故宫,有的藏于台北故宫,有的在辽宁省博物院,有的则现身海外拍卖市场。

上页    1     2     3     4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清朝、闲章、拍卖、玉玺、皇帝,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高出估价三倍 真力时CP-2 Cairelli腕表拍卖创纪录
  • 爱彼古董珍品时计2015屡创拍卖记录
  • 拍卖回款:金钱与权力杠杆下的风控游戏
  • 带你了解拍卖背后的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