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美术馆 古典与当代的完美结合
  导读: 当代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对话和融合的阶段,来自不同地域的异质文化往来频仍,“全球化”带来了地域性文化的承传发展如何转化为跨文化间的丰富交流对话的挑战,是当代文化观察以及艺术创作所高度关注的课题。而台湾当代艺术馆由基金会支持的“公办民营”体制,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体制的保证。如今,这些对美术馆概念以及实施操作上的经验,都被赖香伶运用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上。

  上海外滩美术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美术馆,其建馆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是一个年轻的美术馆,但因其地理位置非常显著,在有着很多年历史的上海外滩,并且是有着悠久文化的亚洲文会大楼的前身,所以自从其2009年建馆伊始,就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关注,而其经营理念也奠定了它作为当代艺术展示平台的一个基础。

上海外滩美术馆 古典与当代的完美结合

外滩美术馆外景

  历史与当代并存

  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前身是建成于1932年的亚洲文会大楼,这里不仅是十九、二十世纪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一座博物馆。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亚洲文会大楼与当时国际重要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都建立了藏品交流和业务合作关系。在促进学术研究、推动文化交流、普及科学知识以及丰富市民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最大的东方学研究中心,也是上海知名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2005年,上海洛克·外滩源获得美术馆所在街区的开发权益。为尊重与传续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文化遗产,公司决定修缮亚洲文会大楼,并在其原有文化机构的定位之上,注入当代艺术的精神,将其建置为公益性的当代美术馆,作为企业回馈社会之具体实现。亚洲文会大楼原建筑设计为当时的英商公和洋行,当年为了突出欧洲西方建筑形式与上海本土相协调,在设计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装饰与风格,形成独具价值的混合风格。另一方面,考虑到现代美术馆的功能需求,修缉一新的外滩美术馆向东进行了扩建,创造出一个首层面向博物院广场开放,顶层为室外露台的崭新东立面,新旧呼应,相得益彰。同时,为了能够满足定期更换的现代艺术展览的要求,设计师对原有空间进行了修改,最大的变动就是通过屋顶天窗的设计,将最上部的三层空间连通起来。至于室内色彩的选用,也遵循建筑原貌,展厅空间均采用浅色调,穿插布置少量黑钢或木质家具,从而为展览提供了一个简洁、宁静的背景效果。

上海外滩美术馆 古典与当代的完美结合

外滩美术馆内部展厅

 1     2     3    下页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鉴赏、观品、艺术、美术馆,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林依轮|最大的艺术收藏是生活本身
  • 艺术|像爱生命一样爱绘画的毛旭辉
  • 艺术家CYRIL KONGO和RICHARD MILLE的历史性合作
  • 朱加|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先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