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中《树的生命》 意象主义的“失乐园”
  导读: 自古以来,黑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定义为“无色”,与国外不同,“黑”与其他颜色并不在同一认同高度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画技法中人人皆知的“墨分五色”概念。

  中国渊源流长的绘画体系中,并没有“黑”这一既定的颜色概念。艺术家巫鸿曾对中国绘画中的“黑”表态到:“我们应该将其置于另一种不同的话语中来探寻它的视觉和文化意义。

墨中五色六彩 意象主义的“失乐园”

  对于五色的概念,说法各不一样。青、赤、黄、白、黑五色,合称五正色,简称五色。另一说法,五色也泛指红、绿、紫、碧、流黄五种间色。古人主要认为,宋代以后 多指墨分浓淡,宋代以前多指浓淡不同的墨迹对应五色。

  “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加“白”,合称“六彩” 。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张彦远提出的这一概念则认为山水中的五色,随着阴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呈现,如果用墨把变化的特征大体表现出来, 就会产生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效果,并不需要涂上空青、石绿、丹砂、铅粉等颜料。

  墨不仅仅被艺术家用来表现画面层次,更多是被用来表达画家的“意象”,甚是和宗教有着紧密联系,并常常被画家幻化为意象主义的“失乐园”。其中宋昕创作的《树的生命系列-此时此地》就是对墨的完美解读。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水墨、五色、意象、美感、张力,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上下」全新服装色系 感受东方夏韵
  • 王清州自在下午茶:色彩写意的当代水墨格调
  • 张大千笔墨韵味演绎山水画变革成功典范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劲吹“中国风”



  •